地方特色

当前位置:地方特色

河北概况 河北自然地理

发布时间:2019-08-22浏览次数:0

河北自然地理

环京津区位优势

河北省位于北纬36度零3分至42度40分、东经113度27分至119度50分之间,南北最大距离750公里,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居第14位。河北省是全国唯一与首都北京和天津接壤的省区,是承接京津经济辐射的第一梯度地区,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天津是著名的工业城市和通商口岸,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它们之间自然地形成了京津冀经济圈。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河北同京津有着深厚的地缘、人缘和业缘关系,使河北与京津在物资串换、人才交流、产业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联系与合作日益增多,并且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该区域市场容量占中国市场的1/10以上。京津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能源,尤其是生活物资、环境保证,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河北。京津的需要,反过来对河北的经济也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同时,京津的经济、科技文化等优势,也是河北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极为重要的外部条件。1995年在河北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3000元的15个县中,有9个分布在环京津地区。河北省自京津引进的资金、人才、技术、项目均占自国内引运进总数的2/3左右。北京投资1.2亿元的唐山共建京唐港,既结束了北京没有港口的历史,也缓解了建港资金的困难。

环境:山川海高原

气候河北省地处中纬度亚欧大陆东部,虽然面临渤海,但受亚欧大陆的影响很大,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河北省气候的突出特点是和风现象显著,四季分明。全省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普遍高温。河北省是全国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实际日照时数在2800-3100小时之间,活动积温都在2000摄氏度以上。充分的光照,对农作物生产十分有利,因而河北成为中国主要的粮棉产区之一。

地形地貌: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就象阶梯一样由西向东逐级下降,这就是中国的地形大势:西高东低。河北省的陆地面积,主要分布在第三阶梯上。其地形特征与全国的地形大势基本相似就是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差别很大,高原在1000-1500米,山峰在2000米以上,平原不足50米。境内既有巍峨的高山,又有山间盆地;既有起伏不平的高原、丘陵,又有广阔的平原,地貌类型比较齐全,类型特征也比较鲜明。这种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自然要素组合类型较好,有利于多种经营,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高原:在全省地表总面积中,位于西北的坝上高原面积为2.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地表总面积的13%。坝上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相连,平均海拔1200-1500米,地势高耸,起伏不大,呈现“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的景象。高原上多湖、淖、滩、梁,有广阔的天然草地,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基地。

山地:河北省的山地主要由燕山和太行山脉组,如果把丘陵和山间盆地计算在内,总面积约有1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地表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燕山山脉横亘于北部,呈东西走向,岩性复杂多样,山地因岩性不同而形态各异,形成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太行山脉在西部,其主体部分呈东北西南走向,是河北省与山西省的天然界限。由于地质条件复杂,使这里的地表形态千差万别。主体山脉海拔1000--1500米,小五台山位于太行山北端,海拔2882米,为河北第一高峰。这里水分条件较好,适于森林的多种生物生长,矿产资源丰富。

平原:太行山以东和燕山以南的平原区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总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地表总面积的30.5%。平原区地势海拔多百米以下,低于50米的占绝大部分,是河北粮棉的主要产区。在河北的平原上,分布着许多洼地,总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在保定与天津之间,是河北平原北部低洼地分布中心著名的白洋淀就在这一带。

河流:河北省河流众多,主要有海河、滦河两大水系。海河水系是河北省最大的水系,流域面积12.4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6.3%。它由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等五大河流以及众多的支流组成,象一把巨型扇子铺展开来,最后在天津附近汇集于海河入渤海,全长1090公里。滦河发源于本省丰宁县,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条,众多支流汇集于滦河,经昌黎,乐亭两县的界河入渤海,长877公里。

环渤海腹地:渤海是一个近封闭的内海。它一面临海,三面环陆,北、西、南三面分别与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三省一市毗邻,东面经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辽东半 岛的老铁山与山东半岛北岸的蓬莱角间的连线即为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犹如伸出的双臂将其合抱,构成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大陆海岸线487公里,岛岸线长178公里,岛屿132个,海带总面积11379.88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6%。其中,潮间带面积(滩涂)175万亩,0-20米等深线浅面(浅海)面积967万亩,两项合计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1.7%它相当于秦皇岛、唐山、沧州三个沿海市耕地面积的一半。

分享到: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637号